創業路上兄弟們的影子:開公司的劉總
在劉總還是小劉的時候,他的工作是寫程序。小劉程序寫的一般,但人外向,喜歡和人閑聊,酒量也不錯,公司銷售出去跑業務,實施人手不夠的時候,就拉上小劉。一來二去,小劉跟不少客戶建立起了聯系。 這些客戶里,有那么一兩個老板想做個軟件,就找小劉幫忙,小劉接了活兒,拉上兩個同學,周六周日忙活一下,軟件寫出來,交給客戶驗收,錢給的也痛快,算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后來也有別的老板找上門來,要小劉幫寫類似的東西,小劉和同學把軟件稍微改一下就行了。一來二去,小劉發現,這個事情的收入比自己工資還高,軟件的通用性很強,每次實施的時候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干脆辭職出來單干。 那兩個同學倒是沒辭職,繼續幫他兼職做,好在開發工作量不大,都好應付。小劉當時沒覺得自己在創業,只是覺得自己當老板好像很開心。 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事兒。 在這個四線城市,注冊公司可不算是容易的事兒,小劉前前后后跑了很多次,總算把公司注冊了下來,這樣可以給客戶開發票了,要不的總要到處去弄發票,不太正規。其實,說正規,這個規模的公司就正規不起來。 小劉自己出去跑業務,開頭的幾年,生意還不錯,公司靠著這十幾家客戶起步,每年有固定的收入,每年能談成幾個新客戶,數量不多,增速還不錯。小劉也從別人口中的小劉,變成了大劉,現在大家都叫他劉總。 開頭的那么幾年,劉總挺成功。還去抽空上了省城大學的 EMBA 班,跟班里的同學相比,劉總的公司是小蝦米,但劉總覺得自己做的是高科技,不比這些傳統土老板差。 劉總學了 EMBA,然后按照學來的這些東西管理公司,又是弄正規化管理,又是 KPI 什么的,結果把公司差點折騰死。劉總痛定思痛,及時止損,卻發現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劉總發現這幾年生意沒那么好做了。老客戶到現在沒剩下幾家,大部分都倒閉了,新談的客戶不愿意花錢買軟件,更多的公司選擇用免費的東西。劉總有點不甘心,不過自己的產品也的確沒什么競爭力,界面還停留在十年前,現在同類軟件都開始 SaaS 模式了,劉總公司的軟件還要派人上門部署。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跟個做外包的差不多,但還不如做軟件外包賺錢呢。 開公司總想著開源節流,開源乏力,節流更難。公司每年各種費用總是要繳的吧?運營成本年年上升。這么辛苦,就當給社會做貢獻了,起碼還解決了就業嘛。劉總公司現在十多個員工,標準的小微企業,他那兩個同學后來也加入了公司。 每到年底,劉總最犯愁,客戶欠款收不上來,員工還鬧著要年終獎,年終獎發的少了,每個人臉色都不好看,要多發點,可公司就這么點錢。幾個程序員總鬧著要跳槽,劉總覺得,他們也就是說說,一起工作四五年了,還是有兄弟感情的,再說,都已經在這個小城安了家扎了根,要說跳槽,早就跳了。 去年倒是公司有個程序員辭職,然后跑一個「知乎」什么的破網站把劉總臭罵了一頓,說加班不給加班費,五險一金上不全,劉總一不小心就成了黑心老板,不過,知乎上正關心美國大選的事兒,也沒幾個人看劉總這個小公司的破事兒。但劉總還是知道了這個事情,覺得自己員工都不薄還被罵,很傷心。 看著公司的財務報表(劉總學 EMBA 最大的收獲),劉總一籌莫展。要是在北京深圳這些地方,或許還能融點風險投資啥的,可偏安一個四線城市,見了投資人都不知道說啥。這幾年。劉總白頭發見多。 前幾年生意好的時候,劉總攢下了幾套房子,算是賺到了一點。劉總打算年后把房子賣掉一套再撐一年,看看產品能否成功轉型。 公司年夜飯,劉總喝多了。 劉總大哭。 該文章在 2017/2/11 10:37:31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