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 messenger產品分析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技術文檔交流 』
終于,RIM以侵權名義起訴即時通訊創業企業Kik,而就在此前幾天,RIM已經將Kik從其App World應用商店移除。作為黑莓手機的制造商,RIM為何對一款剛剛面世不久的小軟件如此大動干戈?這其中有什么玄機? 本文并不想糾結于上述法律問題,或討論虛無縹緲的商場暗戰。我更希望從kik這款小軟件的產品定位、功能設計、推廣營銷等方面,分析kik作為一款手機軟件產品的獨特之處。本文努力探究如下幾個問題:
為了回答上面這些問題,然我們從Kik的歷史講起。 Kik簡史Kik Interactive公司創立于2009年1月,創始人Ted Livingston此前在黑莓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和技術產品的協調員,2008年12月離職,很快創立Kik Interactive(點擊查看Ted Livingston的LinkedIn主頁)。 2010年10月低,Kik作為一款手機IM軟件面世,并在15天內用戶量突破100萬,同樣的用戶量,Twitter用了兩年時間才達到。那么,Kik能用來干什么呢?使用Kik你可以:
如果你用的是黑莓手機,你會發現,Kik就是黑莓上最著名的IM軟件BlackBerry Messenger(BBM)的復制品。不同的是,BBM只能在黑莓上使用,而Kik是跨平臺的(BlackBerry+iPhone+iPod+Android)。 沒錯,就連Livingston自己也承認,Kik是BBM的跨平臺版本: “如果你的所有朋友都用黑莓手機,那么BBM確實非常棒,他們甚至沒必要用Kik。” 然而,事實卻是,在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Blackberry、iPhone、Android三個系統三足鼎立,總共占智能手機市場的80%。也就是說,就算你再喜歡你黑莓手機中的BBM,如果你朋友用的是iPhone或Android手機,你們也不能夠通信。聽起來是不是很沮喪? 因此,用戶喜歡Kik是有道理的。Kik將原本只能在Blackberry上使用的優秀產品,擴展到iPhone和Android平臺上,使得三大智能手機系統的用戶都能分享。跨平臺真的很重要么?真的很重要! 我相信,這正是黑莓將Kik驅逐出軟件商店的原因之一。由于黑莓手機主要著眼于企業用戶,一直以來都很難吸引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軟件,BBM被廣泛視為一款可以幫助RIM吸引年輕用戶和國際用戶的產品。從這個角度看,RIM一開始就不想讓BBM跨平臺,它更希望用戶因為喜愛BBM而成為黑莓手機的忠實用戶。 Kik是什么:IM還是SNS?且慢!如果只是跨平臺,我們完全可以選擇MSN,或國產的QQ。如果Kik只是另一個MSN或者QQ的話,人們為什么要選擇它?Kik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有人說Kik簡潔,有人說Kik快速。然而,這些因素雖然重要(后面還會專門分析),在激烈競爭的今天,它們還不是吸引人們選擇一款IM的最重要原因。那么,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沒錯,是人。沒有人的IM,也就沒有了價值。但是,我們的MSN和QQ上已經有很多人了,為什么還要這個Kik?答案是:Kik維系了與其他IM不同的人與人的關系。 在此,我想提醒一下:在蘋果的應用商店,無論MSN、QQ還是Kik,它們的分類并不叫IM,而叫Social Networking(社交網絡)。也就是說,本質上它們提供了一種社交網絡的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也就是SNS。 下圖是iPhone平臺下注冊Kik賬號的界面: iPhone平臺下注冊Kik賬號的界面 注冊Kik時,你可以選擇填寫自己的手機號,經過你的允許Kik會讀取你的手機地址簿(在 Kik的早期版本中,它干脆直接讀取你的手機地址簿,這也人們常常提及Kik侵犯隱私的地方)。通過讀取地址簿的信息,Kik會告訴你有誰正在使用Kik,這樣你就可以直接聯系他。通過這種方式,Kik的用戶迅速發展。 這種病毒傳播,正是一些SNS推廣用戶的常見方式:無論是國外的Facebook,還是國內的開心網,最初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迅速發展用戶的。不同的是,其他SNS產品的傳播媒介是email,而Kik的傳播媒介是手機地址簿。 因此,與其說Kik是一款IM軟件,不如說它是一款SNS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們來探究Kik能給用戶帶來哪些服務,并對比與其他IM的區別。 Kik的服務:免費的、跨運營商的短信服務正因為有這種通過手機地址簿建立的人際關系,Kik提供的服務也是我們在手機上最常見的服務:短信服務,而且,完全免費。所以,有人干脆說,Kik是短信殺手(Text Message Killer)。 這話并不夸張。在美國,發短信比打電話還貴。相比而言,在中國打電話卻要比發短信貴很多(早期手機服務尤其如此),短信服務也有各種套餐,非常便宜。而在美國,短信是一種相對“奢侈”的服務。有了Kik這款產品,可以免費發送短信,而且,因為發送短信是通過網絡,不受運營商的限制(A運營商的手機可以發送信息給B運營商的手機),所以Kik的服務還是“跨運營商”的。因此,從省錢的角度,人們推崇它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此,我們可以說,Kik是一款提供免費收發短信服務、跨運營商、跨平臺的智能手機產品。它通過讀取用戶手機的地址簿信息,建立了用戶關系,并迅速實現了用戶量的增加。 下表對幾個主要SNS產品進行了比較,通過對比你會發現,Kik并不是一個簡單的IM,也不僅僅是跨平臺那么簡單。
Kik的用戶體驗在我看來,kik是什么(它的定位,它提供的服務,它建立的與其他SNS不同的用戶關系)比它做的怎么樣(界面簡潔,反應迅速)更重要。畢竟,kik最吸引用戶的功能是“干掉短信”,而不是“干掉QQ/MSN”。 不過,好的產品永遠是注重細節的,特別是那些至關重要的細節。常被kik用戶提及的兩個優點:簡潔,快速。 簡潔。對于Kik而言,很難說簡潔是優點還是缺點,因為,在kik上簡潔是以犧牲很多功能為代價的。例如,當我把Kik介紹給一個女生時,她就連續問了我好幾個問題:能傳圖片么,能發附件么,有群么。這也是kik用戶的普遍反饋。Kik團隊正在抓緊時間補充這些功能。畢竟,作為手機的常用功能,除了發文字短信外,還可以發圖片彩信,也應該有群組的概念。 快速。如果僅僅把Kik想成一款像MSN那樣的IM,那么,快速這個特點可能讓人費解:當我們用其他IM聊天的時候,并沒有感覺到如何慢啊。問題的關鍵是,你感覺到如何快了么?Kik會讓你感覺到,它干脆直接把信息的傳送狀態顯示給你。 在Kik上和朋友交互 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功能么?可能算不上(特別是考慮到它是抄襲BBM的)。不過,你是否感覺到,如果你的某個行為有了一個很快的反饋(response),即便沒有很快的回復(reply),你也會舒服很多,不至于急躁。例如,你一定有過下面的體會:
總之,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你會及時了解當前事件的進展,你會得到及時的反饋(response)。可能在MSN上發給朋友的信息對方第二天才回復,可能你發出去的郵件一周后對方才讀到,可能郵寄出去的東西一周后才送到對方那里……但是至少你知道事情的進展,你需要的也是一個及時的反饋。 一個標為S的短消息,你知道已經送達對方;一個標為R的短消息,你知道對方已經閱讀了。你時刻知道事情的進展,一切在掌控之中。如果對方的狀態一直是S,大不了你給對方一個電話,告訴他該讀你的短消息了。但是,千萬不要讓你一頭霧水,不知道目前到底處于什么狀態中。 這是一個很小的功能,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只是加一個狀態而已。說實話,我們真的在意一個信息是0.1秒內就發送到對方,還是2秒后發送到對方么?相比之下,及時的告訴我已經發送了,要比快速發送但不給我任何提示強。如果算的話,這就是所謂的“手機心理學”吧。 向Kik學習Kik仍有很多缺點,如耗電,耗流量,對隱私保護不力,等等。不過,通過對Kik的分析,我們還是能否發現很多值得其他產品,尤其是手機SNS產品借鑒的優點。 從產品提供的功能以及用戶關系來看,最像Kik的產品是移動的飛信:它們都能夠實現手機用戶之間短信息的免費發送,用戶關系也都和手機地址簿有密切聯系。但飛信和Kik又是不同的:
為什么飛信不能像Kik那樣超越平臺的限制,讓聯通用戶也可以使用呢?因為飛信畢竟是中國移動的客戶端,它本質上并不想提供一個免費發送短信、跨運營商的平臺,否則,要它運營商干什么?而且,那樣的話,移動也就賺不到什么錢了。 在跨運營商這方面,飛信沒法學Kik。但是飛信完全可以學習一下Kik的用戶推廣策略:如果我注冊飛信后,(經過我的允許后)飛信能夠讀取我的手機地址簿,并把那些正在使用飛信的人告訴我,我一定會很高興的。重點是,這會給我帶來一種驚喜:哇,原來某某人也在用飛信。這樣我的飛信的朋友越來越多,我自然也就越頻繁的使用飛信了。 飛信為什么不這么做?兩個可能:1、飛信不想讓太多人用飛信,因為那樣大家都免費發短信,那樣移動就賺不到錢了;2、飛信還沒有想到這么做。相比之下,第2點更可能。 含有通訊錄功能的新浪微博 在信息的及時反饋方面,飛信也可以參考Kik。下圖是我某天晚上用飛信發給一個朋友的短信(你會發現Kik和飛信的交互界面也比較像)。快過去一天了,此時,我不知道我的信息是否發送出去了,對方是否閱讀到。而且,我也不知道我的信息發送到對方的短信,還是發送到了對方的飛信。 在飛信上和朋友交互 該文章在 2011/1/27 16:41:36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