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成本管理之成本的構成和計算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經驗分享&操作答疑 』
導讀 凡是與具體生產的物料、物品有關的費用,分別計入直接材料費與直接人工費作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是指那些不能明確分清用于哪個具體物料上的費用。其中與產量有一定關系的稱為變動間接費(如動力、燃料等費用),而與產量無直接關系的稱為固定間接費(如非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房屋折舊與照明等)。 (以下這段文字說的就是這個圖表示的成本構成) 工業企業的基本生產經營活動是生產與銷售企業產品。在制品的直接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的投入生產到產成品制成的整個制造過程,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生產耗費。 (銷售、生產、采購、運輸、倉庫管理等所有供需鏈業務流程中都可能發生費用,主要體現在材料、人工和其他間接用于業務的費用,這些都是成本) 概括地說,包括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物化勞動耗費和活勞動耗費兩大部分。具體地說,在制品的制造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生產耗費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的支出,生產單位(如分廠、車間)的固定資產的折舊,直接生產人員及生產單位管理人員的工資以及其他一些貨幣的支出等。所有這些支出就構成了企業在制品制造過程的全部生產費用,為生產一定品種、一定數量的產品而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支出的總和就構成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在制品的銷售過程中,企業為了銷售產品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費用支出。如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差旅費、廣告費,以及銷售人員的工資和銷售機構的其他費用等。 所有這些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發生的費用,構成了企業的產品銷售費用。此外,還有行政部門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與生產沒有直接關系,而是按發生的期間歸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構成企業的期間費用,一般不列入ERP的成本管理模塊,但可以在財務管理模塊中體現。 (也就是說和生產無關的期間成本-經營費用不計入ERP的成本管理中,而是直接在財務管理中體現,即成本管理模塊只計算和生產相關的成本:產品成本) 成本管理子系統與財務、生產、庫存和銷售等系統密切相關。它可以更準確、快速地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提高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正確性。同時,通過定額成本的管理、成本模擬與成本計劃,能夠更為有效地進行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與考核,提高企業成本的管理水平。 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內容大致包括:成本計算、成本計劃、成本日常控制、管理與成本分析等幾個環節。 新的成本制度將過去的完全成本法改為制造成本法。 企業的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因此,產品成本是只核算到車間級(或相當于車間的分廠)為止發生的成本。產品的成本反映車間一級的成本水準,可用于考核車間的管理績效。 凡是與具體生產的物料、物品有關的費用,分別計入直接材料費與直接人工費作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是指那些不能明確分清用于哪個具體物料上的費用。其中與產量有一定關系的稱為變動間接費(如動力、燃料等費用),而與產量無直接關系的稱為固定間接費(如非直接生產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房屋折舊與照明等)。 責任會計制要求建立責任中心。 制造業的主要責任中心有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 成本中心只負責對成本的管理與控制,是一個成本積累點:它可以是分廠、業務部門、車間、班組與工作中心等。 利潤中心是獨立核算、有收入來源的部門(或單位),如分廠等。 在ERP系統中可以靈活設置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 Part.02 成本計算 Cost Calculation ERP的成本計算方法支持品種法、分批法與分步法,在用分步法計算時,企業按產品生產的步驟歸集生產成本,這時其實就是歸集到工作中心。 產品成本的計算工作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項工作: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 確定成本計算期; 核算材料實際成本; 歸集和分配各項生產費用; 在產成品和在制品之間分配產品成本; 1.確定成本計算對象 成本計算對象是為計算產品成本而確定的歸集生產費用的各個對象,即成本的承擔者。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是設置產品成本明細賬、分配生產費用和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 2.確定成本計算期 成本計算期是指計算產品成本時,生產費用計入產品成本所規定的起止日期,即每次計算產品成本的期間。在產成品和在制品之間分配產品成本各產品的基本資料庫中都設立了在制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如:不計算在制品成本法、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制品成本法、在制品按消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制品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在制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和定額比例法。最常用的為約當產量比例法:即將月末在制品實際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完工產品的數量,將本月所匯集的全部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的數量和月末在制品的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 3.在產成品和在制品之間分配產品成本 各產品的基本資料庫中都設立了在制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如:
最常用的為約當產量比例法:即將月末在制品實際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完工產品的數量,將本月所匯集的全部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的數量和月末在制品的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 (最后統一按產成品的成本來計算,所以叫約當-就是大約相當)
首先,計算成本是為了什么?最直接的是財務成本核算:花了多少錢?其次是計算成本為最終產品定價提供依據(成本肯定不會企業自己買單的),第三是為了成本控制(如果成本過高,很明顯就不經濟了,產品價格勢必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就下來了)。 這里主要是產品成本的構成和計算三要素(成本對象,計算時期,成本分配-主要是成品和在制品的成本分配)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比較好理解,比如生產某個訂單的產品材料用了多少錢,人工支付了多少工資或福利。 間接費用是和生產這批產品相關的其它相關費用,比如消耗品,固定間接指的是和產量無關的間接耗費,變動間接指的是和產量有關的間接耗費(不一定是線性,但產量越大肯定變動間接耗費越大)。 Part.03 產品成本 Product Cost 成本管理主要是產品成本的計算和管理,而與產品無關的其它經營管理費用(期間費用)在ERP中不計入成本管理的模塊。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組成了企業經營的總成本。 產品成本主要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費用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間接成本分為固定間接成本和變動間接成本(區分在于間接成本是否和產量有關)。 圖中制造費用即間接成本 1.直接材料費的計算 ERP的直接材料費用是根據BOM逐層進行匯總計算的。 直接材料費計算的基礎是產品結構,即制造物料清單BOM,計算的最底層都是從 原材料開始。 企業的原材料是外購件(含外加工件),這層的費用包括材料采購價格與采購間接費(采購部的管理費、材料運輸費與材料的保管費用等),各層物料的直接材料費的計算是個卷積的過程,計算公式如下: 本層制造件的直接材料費=Σ下層制造件的直接材料費+Σ下層原材料的材料費 (注 Σ 求和公式) 材料費=材料實際耗用量×材料的價格×產品用量 比如產品A 處于物料結構的0層,本層直接材料費用 = B +C = B+D+E 物料C處于物料結構的1層,本層的直接材料費用 C= D+E 上述公式中下層制造件直接材料費求和是指沒有下層物料的物料層級比如B,這里只是簡單描述,實際物料結構可能有很多個和B同級物料,而且沒有下層,所以需要求和。(沒有底層物料直接計算材料費) 下層原材料的材料費用求和是指某個物料層級是有下層物料結構的,那么該層級的直接物料成本取自所有下一層物料成本求和。比如 C = D+E 直接材料比較簡單,逐層統計求和直接材料費即可。圖中物料結構都是1*1的結構,實際計算時要考慮上下層結構用量關系,假如一個C需要2個D和4個E,那么C = 2D*D單價+4E*E單價,最后計算出單為最終產品的成本,乘以當前訂單需求產品數量,即當前訂單的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這個比較簡單,即逐層匯總*產品數量) 其中,如果物料是采購件的話,計算時除了單位物料價格,還要單位采購間接費用(分攤到單位物料上的間接費用)即 D = (D價格 * D用量 + D采購間接費* D用量)*最終產品數量 或 D= ( D價格 + D采購間接費)D用量 * 最終產品數量 便可得到本層的直接材料費 而C是由D和E加工而成的,所以沒有采購間接費用,直接等于D和E的直接材料費總和。 我們知道BOM結構對應生產過程的工序,而在工藝路線中也制定了工序對應的工作中心,這意味著,在某道工序中一些消耗品或其他產生的間接費用成本是可以得到的,同時,根據工廠日歷的排班情況,每個工序對應工作中心對應的能力也是可以得到的,即可以計算某道工序需要的工時和臺時(用來發工資,其中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獎勵或扣除)。 這里只計算直接材料部分,其他的后面再扯。 2.直接材料成本中采購件的計價方法 材料的實際費用由采購價格與采購間接費用組成,但材料價格的計價方法不同,因而對應的計算方式也不同。 (這里主要考慮的是材料價格在不同的采購提前期的變動情況,如果說物料采購價格沒有變動,那么直接用此價格就好,這里考慮的按批量采購或者選用不同的供應商等情況下物料價格浮動) 1.先進先出 領用的材料按入庫時間的先后順序,先入庫的先出庫,此時耗用材料的價格采用最先入庫時的材料價格。 2.后進先出 此時是先領用最后入庫的材料,材料的價格是最后入庫時的價格。 (上面這兩種用的是就近原則,即當前使用的物料是什么價格就用什么價格,用先入庫先出庫的就用最先價格,用后入庫先出庫的物料就用最后價格) 3.加權平均 加權平均一般是會計期末一次性計算材料價格的計價方式: (無論先入庫還是后入庫,直接計算批量費用求和,即當前物料庫存的總價格除以當前物料的數量,即加權平均,這個是最接近的) 這里可以看出計算成本時很多時候用的是約當數據。很明顯成本計算和財務核算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財務計算是不能使用約當數據的。(這里的成本計算更多是成本分析) 那么成本計算時能不能計算到準確數字,當然可以,可以根據每個產品所使用的物料批次和批號跟蹤物料采購時的價格,這就意味著每個產品都要計算一次,每層的每種物料都要分別計算,假如一個產品或產品系列物料結構中包含180種物料, 每一個物料還要根據不同批號和批次分別計算每個單位物料的采購價格和采購間接費,如果一個訂單需求20000個最終產品,這個計算就很復雜也不經濟,當然,理論上通過計算機肯定能計算出來的,但是意義不大。 4.移動加權平均 原理類似于加權平均,但不是在期末計算價格,而是每批采購來料后計算一次平均價格,公式如下:
(上次庫存剩下的加上本次采購入庫的物料總金額)/ 當前庫存數量 ) 5.最后進價格 材料的價格以最后一次(即最近期的進貨)的價格為最終價格。 (每次入庫的價格) 6.計劃價格 材料的價格按計劃價格計價,不隨買入的價格變動。對于按計劃價核算的材料,可用計劃價跟蹤材料的實際用量,再通過分配價格差異計算產品耗用材料的實際成本。 (完全按計劃的采購價格來) 3.直接人工費的計算 在制品結構中的各層制造件的加工與組裝會產生加工成本。加工成本主要是直接人工費(就是生產過程的人工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這里根據工藝路線的工序額定工時計算的直接人工成本) 卷積計算的過程是利用產品的工藝路線文件及產品結構文件(BOM)從底層向高層累加,一直到產品的頂層直接人工費。(和直接材料成本計算方式類型,底層求和) 這里和直接材料的區別在于: 直接材料本層的直接材料成本 = 底層物料直接材料成本總和 直接人工本層的直接人工成本 = 本層的直接人工成本 + 底層直接人工成本求和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3/4/26 16:09:24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