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好這三個財務指標就夠了 制定戰略需不需要考慮公司的財務狀況?答案當然是需要。戰略的成功,離不開財務資源的支持,就如同制定作戰計劃是一定要考慮手上有多少子彈(戰爭資源)。這個子彈從企業財務指標上看,就包括了三個部分:一是現有資金狀況,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二是未來必須的資金開銷狀況,包括:人員工資、日常運營開銷、銷售費用、采購費用、合同墊付資金等。三是未來債權和股權融資狀況,包括:擁有可抵押物的價值及抵押渠道、銀行授信額度及貸款審批可能的風險、融資渠道及可能的融資額度等。從財務角度來說,不論企業從事何種業務,制定什么樣的戰略目標,最終獲得戰略競爭優勢,都反映在企業財務指標的“資產性、成長性和回報性”這三個方面。資產性是指,企業發展的目標是追求資產規模。這一類型企業就如同“大象”,往往通過負債快速做大資產規模,“大象型”企業的代表就是銀行和房地產行業。銀行業的負債主要是以儲戶存款的形式體現,因此對于銀行而言,攬儲工作就極為重要。房地產行業的負債主要是以土地儲備(含在建和待售的樓盤)體現的,沒有哪家房地產企業是完全通過自有資金發展的。所以,對于追求資產性的企業,最核心的財務指標就是資產負債率。如圖1所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總資產最高的10家企業,資產負債率都在90%以上。要理解資產負債率對資產性企業的意義,我們先來認識一個財務公式:換而言之,負債也是資產的一部分,相比所有者權益的提高,需要經過采購、生產、銷售等一系列價值提升(增值)的過程,負債是資產性企業最快增大資產規模的方式。但前提是,企業要有能力借到錢。與大家常規意義上理解的“無債一身輕”不同,資產性企業追求資產負債率下降,反而是不健康的,很有可能說明是業務發展遇到了阻礙。(大家可以理解為銀行存款總額下降或者房地產企業土地儲備下降。)負債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債權融資的負債(比如銀行貸款),體現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另一種是因賬期(編者注:指從生產商、批發商向零售商供貨后,直至零售商付款的這段時間周期)導致的應付款項、預收款項,體現了企業的供應鏈掌控能力(比如金立崩盤前,拖欠供應商280億的債務)和市場銷售能力(比如房地產的預售制度)。大象不同于豬禽牛羊,并不是畜牧業的選擇,因為畜牧業不論是生產“肉”、“蛋”還是“奶”,追求的都是高效的“動物蛋白投入產出率”,而大象們雖然身體巨大,但同樣也食量巨大,從畜牧業的角度看,飼養大象的行為投入產出回報率極低。這也符合“大象型”企業的狀況,大量的負債固然會在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的時候起到杠桿的加速作用,但相反,如果企業遇到業務發展受阻、外部流動性收緊等問題時,負債也可能加速企業的崩潰。成長性是指,企業發展的目標是追求營收(或其他衡量其行業中規模屬性的指標)的高速增長。這一類型的企業就如同“嬰兒”,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哪怕它現在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那也是一個有潛力長成“巨人”的“巨嬰”。(此處“巨嬰”與我們常規理解的“生理成熟而心理未成熟”不同,而是指雖然體積巨大,但仍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企業。)這一類型企業的代表是阿里巴巴。如圖2所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收長期保持60%以上的高速增長。因此,當2018年11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9財年Q2(2018年7月1日~9月30日)營收增長54%時,被外界認為是收入增長放緩。要知道,這可是在近4000億美元市值的基礎上取得的增長速度。所以,對于追求成長性的企業而言,最核心的財務指標就是增長率,一旦增長率放緩,就意味著業務進入了成熟期,同時也就失去了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營收是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根本,沒有營收,用戶再多,產品再有名,成本再低,工藝再好,都是空的。在營收不足的前提下,毛利率、凈利率、現銷率再高,也沒有用,因為營業額太少,注定了這只能是一門小生意。在互聯網行業發展初期,還有可能存在有用戶沒營收的情況,比如當年的騰訊,空有上億QQ用戶,卻始終找不到變現的途徑。后來雖然探索了付費注冊和QQ會員、QQ秀等增值服務后,也只是勉強盈利,直到挖掘到游戲這個變現途徑,利潤才滾滾而來。而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各種盈利模式都幾乎已經被探索遍了,不大可能存在騰訊那種“有變現途徑卻找不到”的情況,如果企業還是沒有變現營收的途徑,那極有可能是商業模式本身存在問題。哈羅單車逆襲摩拜和ofo后,大家都在稱贊哈羅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高明。其實,這只不過就是追求業務規模增長的過程。由于一線城市競爭激烈,單車投放過量,市場滲透率基本飽和,哈羅既沒有爭取增量共享單車用戶的市場空間,也沒有爭奪存量共享單車用戶的資本,在難以爭取到充足的用戶和訂單的背景下,去二、三、四線城市,去對手還未涉足的處女地默默積累用戶量和訂單量,等成長到跟對手沒有量級上的差異,再回來一較長短,才是正確的增長路徑選擇。大多數企業追求成長性的方法,是用未來收入標準去花現在的錢,互聯網企業拼命燒錢換用戶、快消品企業拼命打廣告都是這個邏輯。增速下滑是成長性企業(或者業務)的重點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可能是由盛到衰,也有可能是由盛到穩。一般說來,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要經歷“起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敗期”四個階段。追求成長性往往是在成長期這個階段,不論企業再怎么努力,成長期最終會結束,有的企業在這個階段來臨時,還未具備完善的自我造血能力,必然會由盛到衰,比如某些共享單車企業;而有的企業通過成長期的高速增長,形成了穩定的業務模式,具有穩定的市場和用戶,穩定的收入來源……企業的發展就進入了不斷收割利潤的成熟期。回報性是指,企業發展的目標是追求高利潤、高回報。對于追求回報性的企業而言,最核心的財務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ROE)。這一類型的企業就如同“奶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奶牛型”的企業通常都有持續的高凈資產收益率,即每一份凈資產都帶來長久的高回報。“奶牛型”企業的代表是茅臺集團。茅臺集團連續十年的平均毛利率超過90%,遙遙領先A股其他3500多家公司,真正流進去的是水,流出去的是天價酒,并且像赤水河一樣長流不息。所以,“奶牛型”企業必然具備兩個特點,不但要有高投資回報率,更要有持續性。那么如何得到持續的高凈資產收益率呢?我們再來認識一個財務公式: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依靠權益系數導致的高ROE,俗稱“空手套白狼”,是不可持續的;依靠資產周轉率導致的高ROE,俗稱“薄利多銷”,持續性較差,受外部影響很大,原料漲價、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激烈,甚至是調整一下最低工資,社保基數、稅點……都有可能將原本稀薄的利潤吃掉,從“薄利多銷”變成“賣的越多虧得越多”。因此,只有保持高凈利率才是最有持續性的方法。凈利潤=毛利潤-稅金及附加-運營成本-資產減值-非經常性損益-企業所得稅即,凈利潤是毛利潤的一部分。終于,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源頭,高凈利率的基礎是高毛利率。那么何為“毛利潤”呢?我們再看個財務公式:簡單來說,毛利潤就是差價。任何一門生意,首先要保證這門生意本身是可以賺錢的,這就是所謂的“終極商業模式”,做不到這一點,不叫生意。1%毛利率的生意最后想要盈利很難,必須具備很大的市場規模和上下游渠道的掌控力才有可能。相反,900%毛利率的生意最后想要盈利就很輕松了,即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粗放一點也沒有多大問題,不需要斤斤計較去省錢。所以,所謂的高毛利率的生意,就是“能把白菜賣成白粉價”的生意。高毛利率的生意雖好,但有時候,企業為了長期利益,也可能會采取主動降低毛利率的競爭手段。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通常都擁有行業內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稀缺資源或者特殊的行業壁壘,這個壁壘有可能是獨特的生產工藝或者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的產品稀缺性;也有可能是業務特許經營的牌照;還有可能是對上游供應鏈的掌控或者是長期品牌文化形成的消費慣性。但不論是何種情況,隨著行業發展,技術進步,環境變化及競爭加劇等因素,這些壁壘都有可能會消失。所以,對企業而言,采取主動降低毛利率的競爭手段,也是絞殺對手的措施。了解各種財務指標對不同類型企業的戰略意義之后,我們再逆向思考,如何通過財務指標構建企業的競爭優勢。不論是爭取市場規模、追求技術領先,還是控制供應鏈和渠道,任何商業手段,最終離不開從增加收入和縮減成本兩個方面下手,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該文章在 2023/9/15 12:05:58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