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晴模切ERP】SAP系統財務管理中成本核算流程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說明: 1. 原材料采用移動平均價核算;產成品采用計劃(標準)成本核算; 2. 生產控制中采用Make to Stock方式,產成品或半成品的成本通過生產訂單進行歸集核算; 3. 由于生產周期短,在SAP系統中不進行在制品的核算;對月末尚未進行最后確認的生產訂單中存在的尚未轉出的生產成本暫計入在制品科目,下月關閉該生產訂單時系統自動將在制品科目的金額沖回。 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數據: · 物料主數據 為了核算產品成本中原材料的消耗,需要維護原材料主數據中會計視圖和成本視圖。由于原材料計價采用移動平均法,原材料主數據會計視圖中的移動平均價格用來計算產品成本中的實際物料消耗的價值,及產成品的標準成本。原材料存貨科目由原材料主數會計視圖中Valuation Class 后臺對應的會計科目決定。 · 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把生產某一個訂單和產品所需要的作業類型和成本中心連接起來。每個工作中心最多可以分配6個不同的作業類型。 工廠中成本中心、工作中心和作業類型的關系如下: 作業類型 作業類型用于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到生產訂單和產品成本上。產成品的工藝路線上規定需要的每種作業類型的標準工時,此數據由生產部提供。產品生產完工時,系統根據作業類型的標準工時和對應成本中心上作業類型的計劃價格計算出每個訂單耗用的直接人工費用和其他每個作業類型對應的制造費用。作業類型的計劃價格由財務部根據每個作業類型對應的計劃成本要素的計劃消耗值和該作業類型當月計劃的耗用數量計算出來(可以在系統外計算,也可以將成本要素輸入計劃和作業類型計劃均輸入SAP,由SAP 計算)。 作業類型及每種作業類型所消耗的費用如下表所示: 產成品的成本核算流程: · 原材料成本的核算 車間在執行生產過程中,按WEM機或其他機器記錄的原料消耗量乘以(1+預定的損耗率),在系統中執行從(備料中間)倉庫向生產訂單的發貨操作。當WEM機接口開發完成后,本操作將自動完成。在從WEM 機讀消耗量時,接口程序將從WEM 機讀出的實際耗用量乘以(1+預定的損耗率)作為實際的耗用量入帳。此時在系統中產生如下結果: 1. 記錄并保存反映庫存移動的物料憑證,即通常所說的原材料出庫單。 2. 自動生成一張財務記帳憑證,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 貸:原材料 原材料均使用當時的移動平均價計價。 3. 自動生成一張成本會計憑證,記錄出庫時原材料成本向生產訂單上的流入,借:生產成本-原材料(生產訂單)。 當各道生產工序都完成后,產成品將被驗收入庫(系統會根據生產定單提示應該入庫的數量),輸入倉庫實際收到的產品數量。與原料出庫類似,系統中產生以下結果: 1. 記錄并保存反映庫存移動的物料憑證,即通常所說的產成品入庫單。 2. 自動生成一張財務記帳憑證,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產出 產成品計價使用物料主數據的標準成本價。 3. 自動生成一張成本會計憑證,記錄產成品收貨時成本從生產訂單上的流出。 貸:生產成本-產出 (生產訂單) · 制造費用 1. 制造費用通過系統集成或者是用手工方式記入財務會計模塊和成本會計模塊。比如固定資產模塊,月末自動計算折舊并過賬,在財務中自動生成會計憑證,“借:制造費用—折舊 貸:累計折舊” 的記賬憑證,同時根據固定資產所屬的不同成本中心,折舊費用自動流入各個成本中心。而對于水電能源、機物料消耗及其他制造費用都通過財務手工輸入發票時記入系統,借: 制造費用 貸:應付賬款,同時手工認定到各成本中心。 2. 生產完工后,由生產部對完工訂單進行完工確認,制造費用從成本中心轉移到生產訂單,轉移的金額按計劃的作業單價乘以標準的作業類型數量得到。 借:直接人工費用(次級成本要素)(生產訂單) 貸:直接人工費用(次級成本要素)(成本中心) 借:機器折舊費用(次級成本要素)(生產訂單) 貸:機器折舊費用(次級成本要素)(成本中心) 借:其他制造費用(次級成本要素)(生產訂單) 貸:其他制造費用(次級成本要素)(成本中心) 借:環膜費用(次級成本要素)(生產訂單) 貸:環膜費用(次級成本要素)(成本中心) 3. 月末按步驟1完成所有實際費用歸集后,成本會計模塊重新計算每個作業類型的實際價格,公式為:實際單位作業價格=成本中心歸集的實際費用/標準工時總耗量。作業類型的實際價格計算出來以后,還需要用實際作業價格重估生產訂單成本,并由成本中心結轉至生產訂單。即步驟2中所轉移的價值將按照實際作業成本價格進行重估。 · 生產訂單上的成本歸集 如上圖所示,生產訂單的投入和產出可能是不平衡的。在月末通過差異計算和生產訂單結算操作,系統將自動生成會計分錄, 借/貸:產成品-生產差異 貸/借:生產成本—生產定單差異, 即差異被結轉到產成品科目中,同時更新獲利能力分析數據中的成本數據(即獲利能力分析中的成本數據以生產成本為準),最后會計手工計算應該由本月已銷售產品分擔的生產成本差異后,制作FI憑證,調整總帳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及庫存商品成本金額。 生產成本期末處理 · 作業類型實際價格計算、生產訂單重估 如產成品成本核算中的制造費用核算所述,月中每張生產訂單完成后系統根據實際消耗的標準工時(確認的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和對應成本中心上作業類型的計劃價格計算出每個訂單耗用的直接人工費用和其他每個作業類型對應的制造費用。月末完成所有實際費用歸集后,成本會計需要重新計算每個作業類型的實際價格,公式為:實際單位作業價格=成本中心歸集的實際費用/實際消耗的標準總工時。作業類型的實際價格計算出來以后,成本會計還需要用實際作業價格重估生產訂單成本,并由成本中心結轉至生產訂單。 · 月末在制品結算 在制品(Work In Process)是指月末結賬時仍在生產狀態的產品(如未打包)。系統在月末將未完工(即未進行最后完工確認)的生產訂單所累計的成本扣除部分已入庫的產成品的成本作為在制品的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在制品=生產定單成本-對應該訂單的已入庫產成品。 同時,系統在結算后生成會計分錄,借:在制品 貸:生產成本—在制品結算。如果下個月該定單仍然沒有完工,系統將再次計算在制品價值,隨后將差額做分錄入賬。如果下個月該定單完工了,那么系統將取消在制品,生成相反方向的會計分錄將在制品科目的成本沖回。 由于生產周期很短,在SAP系統中平時不進行在制品WIP的計算。 · 差異分析 用CO-PC中的差異分析功能分析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標準成本)間的差異,包括輸入價格差異、輸入數量差異、批量差異等。 注: · 生產訂單結算 所有生產訂單在期末均需進行結算,如果訂單沒有完成,其余額將被結算到在制品科目。在制品計算后的差異只有在結算后才產生財務會計憑證。 處于完成狀態的生產訂單,如產品成本實際控制流程所述,生產訂單的投入和產出可能是不平衡的。在月末通過差異計算和生產訂單結算操作,系統將自動生成會計分錄,借/貸:產成品-生產差異 貸/借:生產成本—生產定單差異,即差異被結轉到產成品中,更新產成品的帳面總金額。 上述操作完成后,由成本會計將已經完工并結清生產成本的生產訂單關閉(即有關該訂單的所有操作結束)。 · 盤點差異處理 生產成本中原材料消耗的核算按機器計量的實際消耗量乘以預定的損耗率輸入,或通過WEM接口直接輸入。在從WEM 機讀消耗量時,接口程序將從WEM 機讀出的實際耗用量乘以預定的損耗率作為實際的耗用量入帳。 盤點差異在MM 盤點結束后進入到產品銷售成本二級科目,在CO中在當期再按成本分配到各產品的銷售成本上。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4/6/14 18:48:45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