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 Notes:世界上曾經最厲害的協作軟件,讓程序員痛不欲生,最后被印度人搞走了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1989年,美國人發明了一個超越時代的軟件 。 這個軟件不但可以收發郵件,查看日程,它還是一個文檔管理系統,你可以寫一個像Word那樣的文檔,把鏈接發給同事,同事打開后也可以在這個文檔上編輯,實現協作。 你可能覺得著沒啥特別啊,現在很多工具像飛書啊,Slack也能做類似的事情啊! 但是,這個軟件它還支持“編程”,你可以用它迅速地開發一個請假系統、會議室預定系統、報銷系統、項目管理系統、Bug追蹤系統、工作流...... 開發速度要比現在快好幾倍! 更牛的是,這樣的理念在80年代末就實現了! 沒錯,這個軟件就是大名鼎鼎的Lotus Notes。 沒有產品是憑空出現的,Lotus Notes的概念起源于伊利諾伊大學,這個學校雖然沒有CS四大天王那么知名,但它的計算機系也是美國頂級的。 伊利諾伊大學的最知名的校友可能是Marc Andreessen,大四時開發了Mosaic瀏覽器,引發了Internet革命,后來去硅谷又開發了網景瀏覽器,一度獨霸江湖。 這里還走出了兩位圖靈獎,一個是華人姚期智,另外一個是發明哈明碼的Richard Hamming。 雷·奧茲 (Ray Ozzie)是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系的本科生,讀書期間和小伙伴們一起參與了PLATO Notes這個產品的開發,PLATO Notes可以按照主題來組織私人筆記,添加評論,很受大家的歡迎。 到了80年代,IBM PC開始興起,PLATO Notes所依賴的大型機不再流行。 于是奧茲就想著基于PC開發一個“Notes”產品,但是只有創意沒有沒錢,Lotus公司的創始人米奇·卡普爾看到了奧茲作品的潛力,做了投資,后來產品名稱就叫做Lotus Notes。 Lotus Notes規劃了電子郵件、在線討論、文檔數據庫等功能,這些功能需要網絡的支持,是典型的客戶端/服務器產品。 在PC還沒普及,沒多少人見過局域網的時候,這些功能可以說是遠遠超越時代。 當時的PC還很不成熟(想想MS-DOS吧),奧茲他們必須編寫大量系統級代碼來實現數據庫的相關內容。 最早的Lotus Notes就像iPhone一樣,只有一些內置的應用,如果一直這樣,那么Lotus Notes只會成為一個平庸的產品。 但是,奧茲做出了開放架構的決定,讓用戶也能開發屬于自己的應用,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樣Lotus Notes就成為一個平臺,無論行業如何變革,都巋然不動。 從1984年的概念開始,到1989年第一版發布,整整經歷了5年。漫長的開發周期使得 Lotus Notes 成為一款非常可靠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 在正式發布之前,普華永道的負責人觀看了 Lotus Notes 的演示,印象深刻,立刻購買了 10,000 份。這是有史以來單個軟件產品在 PC 上銷量最大的一次。 作為 Lotus Notes 的第一位大客戶,普華永道預測 Lotus Notes 將改變公司的經營方式。 Lotus Notes 有很多先進的功能,這里羅列幾個: 強大的加密 Lotus Notes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RSA加密的商業產品,通過使用公鑰技術進行加密、簽名和身份認證,可以讓文檔的接收者確保在傳輸過程中未被修改。 Lotus Notes的加密是如此強大,以至于美國國家安全局要求Lotus削弱其加密技術,以便NSA能破解被Lotus Notes保護的文檔和電子郵件。 Lotus Notes對靜態文件也支持高強度加密,即使別人拿到了這個文件,也根本無法打開。 多重身份驗證 我記得第一次用Notes時感覺非常古怪,為什么必須得拿到一個Notes用戶的ID文件,然后輸入密碼才能進入Notes? 只用密碼不行嗎? 后來就明白了,這就是多重身份驗證(MFA),那個ID文件就相當于銀行發的U盾,是識別用戶的數字證書。 現在多重身份驗證(MFA)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從Lotus Notes第一版開始,就具備了MFA,非常先進。 強悍的定制開發能力 Lotus Notes最強的還是應用開發能力,2000年初的時候有個熱門的概念就是“工作流”,用Web系統實現起來簡直麻煩死了。 Notes有一個內置的工作流引擎,可以定義和自動化流程,因為Notes是基于文檔的數據庫,每個文檔很自然地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審批)表單,工作流中的每一步(例如創建、審批、修改文檔)都可以輕松跟蹤、更新和歸檔。 再加上它靈活的腳本語言和強大的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實現一個工作流那實在是太方便了。 所以Lotus Notes特別適合企業的辦公自動化,請假系統、會議室預定系統、報銷系統、項目管理系統......都可以輕松搞定。 Lotus Noes一個產品就可以滿足一家公司的幾乎所有需求。 正是這些特點,讓Lotus Notes受到很多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的熱烈歡迎,成了群件(GroupWare)的代名詞,很長時間都沒有對手。 Lotus 在群件市場的主導地位吸引了藍色巨人IBM,此時IBM正要向軟件和服務轉型,需要進入客戶端/服務器計算領域,于是就斥資35億美元收購了Lotus,這是當時最大的一筆軟件收購。 借助IBM的銷售渠道,Lotus Notes開始狂飆,在三年里賣出的License比前六年總和都多,進入了康柏、戴爾電、惠普、英特爾、強生、耐克、殼牌、福特等世界500強企業。 俗話說,盛極必衰,Lotus的危機慢慢地浮現。 首先是人才的流失,奧茲和幾個主要程序員離職,奧茲去了微軟,后來成了首席架構師,提出了微軟云計算Azure的戰略。 其次,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Microsoft Exchange出現了,雖然Lotus一直嘲笑Exchange只是個電子郵件程序,無法協作,但是Exchange迅速趕上,它更加便宜,更加可靠,吸引了大量客戶。 這些都不算啥,更要命的是時代的變化:Web浪潮來了! Web應用所要求的關鍵技術如HTML、JavaScript、HTTP、關系數據庫等,Lotus Note要么不具備,要么做得不好。 Lotus Notes引以為傲的文檔數據庫是非結構化與半結構化的,沒法像關系數據庫那樣輕松地查詢/分析/統計,其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它的主要作用依然是公司內部的協同辦公,很難拓展到互聯網的其他商業領域。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Lotus Notes是典型的上個世紀軟件的代表,它理念領先,功能很強,但是歷史包袱沉重,臃腫不堪,UI做得真是不敢恭維,“反人類設計”,“丑到爆”! Notes的UI、邏輯、數據之間耦合度較高,邏輯代碼經常分布在表單、視圖等各個地方,交叉引用復雜、難以跟蹤依賴關系。 它的開發工具也有限,調試能力薄弱,很多現代IDE提供的代碼提示、版本管理、重構、單元測試等功能,在Lotus Notes的開發環境中不夠完善或直接缺失,代碼維護起來非常困難,我記得在IBM時有個同事說“Notes開發簡直是痛不欲生!” 在使用體驗上也很差,比如說Notes一旦崩潰,你想關都關不掉,非得重啟電腦,后來還有人還專門寫了一個軟件叫“Notes Killer”把Notes殺掉。 Lotus高昂的價格限制了它的普及,它只能在大型、超大型單位使用,中小企業無法觸及,Lotus Notes開發人員比較難找,主要靠內部培訓和培養。 Lotus Notes雖然也在不斷發展,例如采用Eclipse架構,集成即時通信軟件,文檔編輯器,但是沒能抓住最新的浪潮,又沒有大量開發人員的支持,Lotus Notes的衰落是必然的。 2018年12月,印度公司HCL以18億美元收購了Lotus Notes和其他幾個軟件工具,從此改名為HCL Notes。 2021年HCL推出了Domino 12 (Notes的服務器端),表示“Notes和Domino已經轉型”,已經變成了一個“云原生、低代碼的產品”。“世界(仍然)由 Domino 驅動 ,依然有15000家客戶在使用。” Notes依然是個可以盈利的業務,但是它再也回不到原來的位置了,這個曾經超越時代的軟件,被時代超越了。 該文章在 2024/11/20 9:09:53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