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內企業都深陷996泥潭,幾乎沒有輸出先進的管理理論?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管理學思想是三種,
一種是戰國時期秦朝著名政治家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創立的【秦制管理學】,其理念把員工當做奴隸和耗材,是通過壓榨和PUA員工來實現組織發展壯大。 另一種管理學起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美國工程師弗里·溫斯洛·泰勒(1856-1915)發明的【科學管理學】,又叫【泰勒管理學】,其核心理念是把員工當做生產工具,通過對工作流程的精細分解和標準化,將員工視作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以實現運營效率的最大化。 最后一種是由美國人彼得·德魯克(1905-2005)在二戰后創建的【現代管理學】。彼得·德魯克也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其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給予員工足夠的自主性和信任,以激勵員工在團隊中發揮最大價值。目前全球商學院管理學教材的核心內容都是彼得·德魯克管理學,外企的管理理念也是彼得·德魯克管理學。 目前國內的企業普遍在【秦制管理學】和【泰勒管理學】之間反復橫跳,或崇古、或崇洋,要么沿襲兩千年來的封建權術,將管理變成權力的游戲;要么學國外玩剩下的東西,怎么可能輸出先進的管理理論呢? 我簡單聊聊這三種管理學。 1、秦制管理學:把員工當奴隸 這是兩千年來帝王之術的核心思想,其理論基礎是商鞅撰寫的《商君書》,這部著作被視為法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奠定了秦國乃至后世管理模式的理論框架,書中最著名的是所謂的【馭民五術】: 1.愚民之術 2.弱民之術 3.貧民之術 4.疲民之術 5.辱民之術 國內企業的老板,不管有沒有看過這本書,其管理思維都是和這“五術”是一致的:既要依靠員工,但又要處處防著員工。 例如強調執行和服從,員工不要有太多想法,老老實實執行就好,就是【愚民之術】。 某年,一名北大高材生被招進某遙遙領先大公司,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寫了一封“萬言書”給老板,老板批復:“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這是真實案例,大家可以用關鍵詞去搜。 例如不能容忍能力太強的人,否則功高蓋主,不聽使喚,所以一定要打壓甚至擠走。公司最最后留下的是一群平庸之輩或者 yes man,才最好管理。這就是【弱民之術】。 例如通過精確計算,永遠使員工的薪水勉強覆蓋房貸、房租和基本生活開支,使員工處于一種“剛好夠用”的狀態,這樣他們始終處于一種對這份工作依賴的心理狀態,才最好拿捏,這就是【貧民之術】。 例如拼命讓員工加班,提倡奮斗精神,狼性文化,卷996,使員工始終處于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態,這樣他們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思考其他問題,才會一心撲在工作上,這就是【疲民之術】。 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都深諳“貧民"和”疲民“之術,用算法精確控制騎手和司機的接單數,既不能讓他們接太多單,也至于接不到單,始終在溫飽線上掙扎,這樣才有動力干活,否則賺到錢了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平臺的利益就受損。 例如日常對員工進行PUA,即便他們取得成績也刻意不予認可,反而采取貶低或忽視的態度,以削弱員工的自尊和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員工不僅不會因成績而驕傲自滿,反而會陷入對自我價值的持續懷疑,每天處于提心吊膽的狀態,進而變得更加順從和依賴,這就是【辱民之術】。 秦制管理學能盛行兩千多年,自然有其優點,就是能讓組織迅速強大,秦國依靠商鞅變法僅用了18年就從一個偏僻的邊緣小國就崛起為戰國七雄之一,直至最后統一六國。 缺點呢?表面上強大,內部是脆弱的,組織強盛后也會迅速垮掉,秦朝統一六國后不到15年就滅亡了,秦以后經歷了20多次的王朝更替,這種頻繁的改朝換代在世界歷史上可謂獨樹一幟。 在國內企業要做好管理層,必須好好學習《商君書》,這本書沒有禁,在各大購書平臺上都有售。 2、泰勒管理學:把員工當機器 泰勒管理學有兩個基本假設, 一是人是機器的延續,人與機器和工具一樣,依賴于規范化的流程來完成工作,所以盡可能要標準化、流程化,以實現效率最大化。 在泰勒管理學中,每個員工都是標準化的螺絲釘,處于隨時可以被替換的狀態,也沒有任何自主權,只需專注于執行被精細拆解后的某一小部分任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重復成為工作常態,而所有的決策權牢牢掌握在管理層手中,員工僅作為高效運轉的工具存在。 泰勒管理學對人的信任度極低,認為機器更加穩定性和可控,人類更容易出錯且惰性、隨意性以及不遵守規則是員工的普遍特征,為了保證人達到機器的穩定可控的水平,必須通過精細入微的監督才能確保他們按照既定的標準完成工作。 這種思維模式延伸到了國內管理實踐中,表現為對考核和KPI的極端推崇。凡是重視績效指標、大量依賴量化考核機制、以及頻繁采用各種“先進方法論”管理員工的做法,都是泰勒管理學的理念。 所謂的“先進管理方法論”,如果最終目的只是更嚴密的監督員工,那都是泰勒管理學。 比如360環評(360度無死角測評),已經是標配了,不但上級和下級要評,任何有業務接觸的同事也要評,最后變成了內斗內耗的工具。 還有 KPI 的升級版 OKR,本意是一種更好的目標管理和激勵工具,老板們樂此不疲,最后變成了另外一種更加嚴苛的績效考核工具。 最臭名昭著的是所謂的價值觀考核,變成了考驗員工忠誠度的工具。 我在外企十多年,真的沒見過這么復雜的考核,年底績效評估也非常簡單,現在的外企甚至連入職性格測評都沒了。 二是經濟人假設,將員工視為一種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即他們的行為主要由經濟利益驅動,工作動機源自對物質回報(如工資、獎金)的追求,而非情感、價值觀或自我實現的需求。 泰勒發明了著名的差別計件工資制度,將原本統一的計件工資變成了做得越多,單價越高,激勵員工超額完成工作量。 延伸到國內管理實踐中,表現為工資和績效考核掛鉤,工資結構為底薪+績效工資,后者占大頭,這樣員工才有動力承擔超額工作。 此外,很多國內企業的人才觀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錢給得多,就可以讓員工做牛做馬。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敢996甚至007的底氣就來源與此。 泰勒管理學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它建立了一種相對公平的激勵機制,讓員工看到自己的努力直接轉化為經濟回報。只要員工拼命干活,達到甚至超過既定標準,就能夠獲得與之匹配的待遇,這種“多勞多得”的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泰勒管理學仍然強調執行力,但是這種執行力來源于對工作任務的標準化和流程化,是一種相對科學的方法,而不是基于對員工的人身和精神控制(秦制)。 然而,泰勒管理學的邏輯雖然強調效率和績效,但其內核依然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過于注重經濟利益最大化,實際還是把人物化了,而忽視了員工作為個體的情感和價值需求。這樣的管理方式缺乏對員工內在動力的激發,更多依賴外在的獎懲機制來驅動行為。員工在這樣的體系中,往往只是為了薪水工作,缺乏歸屬感和成就感,與企業的關系更像是一種純粹的交易,對公司毫無情感和忠誠度。 這種管理方式與注重員工創造力和靈活性的現代職場中顯得格格不入,目前的外企已經早已摒棄這種管理方式,而是采用注重人性化的彼得·德魯克克現代管理學。 3、彼得·德魯克管理學:把員工當人 國內所有大學的商學院幾乎無一例外地以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學作為理論基礎,無論是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還是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德魯克的理念——如“以人為本”、“管理目標(MBO)”和“組織的使命感”——都被奉為圭臬。學生們在大學期間反復學習這些經典理論,深刻理解如何通過賦權、信任與協作,最大化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和員工的潛力。 然而,當這些畢業生步入職場后,卻往往感到理論與現實之間存在嚴重的割裂,國內企業能夠用到一百年前的泰勒管理學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學核心是以人為本。他認為人不是機器,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只要給員工明確的目標,并通過專業的培訓讓他們了解自己應該如何做,就不需要進行微觀管理(micromanage)。 德魯克明確提倡賦權(empowerment)和授權(delegation),讓員工在一定的范圍內自主決策和行動,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這種理念體現了對員工能力的信任和尊重,并認為員工應該被視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 現在的外企管理理念都是采用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學思想,針對管理層的培訓課程都是圍繞“領導力”“影響力”“授權”“賦權”和等核心概念展開。 如果員工要做一件事情,彼得·德魯克管理學的做法是,管理者只要明確目標,讓員工放手去做,自主決策,不會過多干預,也不要事事請示老板,而是自己動腦筋。 我在外企聽老板說得最多的是以下幾句話:
這些話體現的是老板不會直接手把手告訴員工怎么做,而是讓員工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 如果是泰勒管理學的做法,則會制定好流程,讓員工照著流程去做即可。 如果是秦制管理學,員工就是奴隸,沒有思想沒有靈魂,老板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凡事都要先請示后行動,完全被禁錮在機械服從的模式中。 4、 番外篇:日本精益生產理念 日本的精益生產繼承自泰勒管理學,同樣強調標準化、流程化的工作,但超越了其過于工具化和機械化的局限,更注重以人為本、系統優化和持續改進,適應了當前人性化管理的趨勢。如今泰勒管理學已經過時,但是精益生產理念仍然散發活力,對其他行業如如服務業、軟件開發的影響深遠。 國內企業在學習精益生產都沒學會,只學到了形式和口號,根本原因在于未能真正領會其核心理念——“全員參與”。結果,這些嘗試最終退化為泰勒制的模式。具體表現為,員工被單純視為執行工具,缺乏對工作流程或決策的參與權。管理層獨攬問題診斷和決策的職責,而員工僅僅充當“服從者”,機械地執行指令。這種偏離精益生產本質的做法,不僅抹殺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也使企業難以實現真正的持續改進與效率提升。 比如豐田精益生產系統中安燈系統(Andon Cord)允許一線工人在發現異常時亮燈直接停線,國內企業的員工如果這么做就直接被開除了。 這個 Andon Cord 理念被借鑒到其他行業,比如,亞馬遜在其客服管理流程中就直接采用了這一理念,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改動,就叫 Amazon Andon Cord。在亞馬遜上買過東西或者賣過東西的小伙伴可能都感受到過這一點,亞馬遜的客服權限很大,可以直接決定退款、替換商品,甚至下架投訴過多商品,而不需要其他人審批,連請示組長都不需要。 最后發表我的一點點感想,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從來沒把人當人看過,“以人為本”的意識未扎根,更像是一種奢侈品。要輸出先進的管理理念,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正確看待人的價值,這種改變不只是采用幾個國外流行的方法論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管理思想和企業文化的革新,任重道遠啊。 該文章在 2024/11/25 11:06:29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