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顧問更容易的實施是企業ERP軟件廠商盈利的關鍵基礎之一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知識管理交流
→『 企業管理交流 』
先看很多國產企業軟件實施時的情況,項目上一般至少有兩套獨立的環境(兩套獨立部署的軟件),一個是開發及測試環境,一個是正式的生產環境。顧問在第一個環境中做開發和配置,然后測試,沒有發現問題后把代碼放到生產環境,或者是把配置內容從第一個環境向生產環境人工照抄一遍,新功能或者變更就上線了。 這兩套環境在項目初期剛建立時基本是一致的,但隨著項目進展,兩個環境的差異往往越來越大,新的配置和開發可能與正式生產環境不匹配,測試結果常常不靠譜,在第一個環境中測試通過的內容,上線到正式生產環境后報錯、功能異常,甚至錯誤的修改和刪除數據造成嚴重后果。 有些“講究”的廠商會在上述兩套環境中間再專設一個專用的測試環境(即有了三套獨立的環境),不同廠商或者項目上的名稱也不太一樣,有的稱為預發布環境(Pre-Production Environment),也有的就稱作測試環境(Staging Environment),或者兩個概念混淆著用(部分廠商也沒有專業化、標準化這類內容),但總的來說,就是希望這個測試環境盡量與生產環境一致,以保障測試的有效性。 配置和開發在第一個環境中完成后,也在第一個環境做最基本的測試,通過后把代碼放到中間這個專用的測試環境,或者是把新的配置內容向測試環境手工照抄一遍,在測試環境驗證成功后再放到(再照抄到)正式生產環境上,通過中間這套測試環境有效避免了很多低級問題的出現。而維護這套專用測試環境也有相應的成本,例如需要時不時從生產環境復制一套完整的數據,以保障測試環境與生產環境在數據庫層面的一致性,對新復制或新恢復的數據庫,有時還需要在測試環境刪除生產數據,只保留配置數據、主數據、檔案數據等內容,這樣就有了更大的維護成本。 上述的維護成本是一方面,更難受的是人工照抄這件事,很多國產企業軟件沒有提供相應的功能,項目上的多套環境都是完全獨立部署的軟件,對各種配置項(功能設置、表單、流程等)在各個系統之間都需要實施顧問手工的導入導出,甚至很多時候就是純粹手工照抄,相當于一件事還要重復做一次,在三套環境的情況下,一件工作就要重復做兩次。 過程中,顧問需要把在第一個環境中所做的每件事都記清楚,這樣才可能復刻到另外一個環境中,在復雜的實施內容下,這種復制非常容易出錯,一是很容易抄錯,還有一種情況是本身在第一個環境中是正常的內容,但未準確抄到新環境時出現了新問題,顧問還得一遍遍的檢查或者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上述這種照抄就屬于純粹的工作量,而且還是重復的工作量,關鍵是這些工作量要花費大量時間,首先加重顧問的工作負擔,顧問一則要做腦力勞動(調研需求、思考、設計、配置、嘗試),腦力勞動之后就是純粹的體力勞動,需要重復照抄幾次,這個過程還很容易出錯。這部分不必要的重復工作量最終有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企業軟件開發或者實施時都是按人天報價,即按工作量報價,例如本來實質的工作內容是1000人天,但上述重復抄錯也是實打實的工作量,顧問的薪酬是廠商真金白銀的直接支出,這些工作量自然也會包括在項目金額中,于是甲乙方成交的工作量可能是1100人天,這部分意義很低的工作內容要由用戶買單。 第二個結果,在甲乙雙方的價格博弈中,廠商在實質工作內容下本來可以有一個較好的項目利潤,但因為上述情況,項目金額中不得不包括那些不得不做、浪費時間的工作量,重復照抄似乎是小事,但這部分工作量在項目上往往還很多,占用了顧問大量時間。為上述的低級重復工作量影響項目利潤其實是非常虧的,加上本公眾號此前談到的多種交付困難,就嚴重壓縮了利潤空間,廠商就很難盈利,甚至虧損。 多年來經常聽到顧問吐槽,很多國產企業軟件對終端用戶似乎還好,但對實施人員非常不友好,很多工作量用戶無感,但背后是顧問們大量的純手搓工作量,還有這種令人痛苦的重復照抄工作量。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我簡單介紹一下SAP的相關機制。 SAP面向大型企業的ERP軟件產品(例如:S/4HANA、ECC),實施時至少有三個環境(按需還可以配置更多環境):開發DEV-測試QAS-生產PRD,關鍵是,這些環境都是一套軟件上的,相當于是在客戶現場部署的一套SAP ERP軟件的三個部分,而不是上述提到的完全獨立的三套軟件。SAP三套環境的功能定位與本文前邊描述的一樣,實施中,三套環境的配置參數等內容都基本保持一致,主數據和業務數據在各個環境是不一樣的。 在DEV環境所做的配置和開發都驗證通過后,使用SAP ERP軟件自帶的功能把本次新做的配置或者代碼打成一個包(一個傳輸請求),然后使用功能從DEV環境整體傳輸至QAS環境,這個包在QAS環境測試通過后,再把這個包傳輸至正式的生產環境PRD。 如下是我當年剛開始學習SAP ERP時所做筆記的部分截圖,供沒有用過SAP的讀者有個感性認識。 SAP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新配置和新代碼整體封裝后批量從一個環境傳輸至另外一個環節,而且是逐級傳輸的,要求顧問實施時遵循這個規則,至少在QAS環境做完進一步的測試驗證后再發布至生產環境。不用顧問在各個獨立環境(獨立軟件)之間純手工照抄,也不用擔心抄錯,更嚴謹的情況下,工作量也更少。 國產新軟件產品的推廣和應用還有一個過程,產品本身也需要在實踐中有更多打磨,而對企業集團使用的大型企業軟件做升級是一件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類大型企業軟件一旦選定一個版本開始建設后通常會使用很多年,很難去追新版軟件的功能,所以在當前,對很多大型企業來說,在持續應用和建設中基本都仍然會面臨本文談及的這類問題。 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TU4MTY5OA==&mid=2247486159&idx=1&sn=8e5d8a8f01f5320bc9a54c94b3d41bc2&scene=21#wechat_redirect 該文章在 2024/12/18 11:15:49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