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為每一只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看得我淚流
對別的孩子來說,生在一個爸爸是政府官員、媽媽是大學教授的家庭,相當于含著金鑰匙。但對我卻是一種壓力,因為我并沒有繼承父母的優良基因。 兩歲半時,別的孩子唐詩宋詞、1到100已經張口就來,我卻連10以內的數都數不清楚。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就打傷了小朋友,還損壞了園里最貴的那架鋼琴。 之后,我換了好多家幼兒園,可待得最長的也沒有超過10天。每次被幼兒園嚴詞“遣返”后爸爸都會對我一頓拳腳,但雨點般的拳頭沒有落在我身上,因為媽媽總是沖過來把我緊緊護住。 爸爸不許媽媽再為我找幼兒園,媽媽不同意,她說孩子總要跟外界接觸,不可能讓他在家待一輩子。 于是我又來到了一家幼兒園,那天,我將一泡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飯碗里。媽媽出差在外,聞訊趕來的爸爸惱怒極了,將我拴在客廳里。 我把嗓子叫啞了,手腕被鐵鏈子硌出一道道血痕。我逮住機會,砸了家里的電視,把他書房里的書以及一些重要資料全部燒了,結果連消防隊都被驚動了。 爸爸丟盡了臉面,使出最后一招,將我送進了精神病院。一個月后,媽媽回來了,她第一件事是跟爸爸離婚,第二件便是接我回家。 媽媽握著我傷痕累累的手臂,哭得驚天動地。在她懷里我一反常態,出奇的安靜。 過了好久,她驚喜地喊道:“江江,原來你安靜得下來。我早說過,我的兒子是不被這個世界理解的天才!”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上了小學,許多老師仍然不肯接收我。最后,是媽媽的同學魏老師收下我。我的確做到了在媽媽面前的許諾:不再對同學施以暴力。 但學校里各種設施卻不在許諾的范圍內,它們接二連三地遭了殃。一天,魏老師把我領到一間教室,對我說:“這里都是你弄傷的傷員,你來幫它們治病吧。” 我很樂意做這種救死扶傷的事情。我用壓歲錢買來了螺絲刀、鉗子、電焊、電瓶等等,然后將眼前的零件自由組合,這些破銅爛鐵在我手底下生動起來。不久,一輛小汽車、一架左右翅膀長短不一的小飛機就誕生了。 我的身邊漸漸有了同學,我教他們用平時家長根本不讓動的工具。我不再用拳頭來贏得關注,目光也變得友善、溫和起來。 很多次看到媽媽晚上躺在床上看書,看困了想睡覺,可又不得不起來關燈,于是我用一個星期幫她改裝了一個燈具遙控器。 她半信半疑地按了一下開關,房間的燈瞬間亮了起來,她眼里一片晶瑩,“我就說過,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直到小學即將畢業,魏老師才告訴了我真相。原來,學校里的那間專門收治受傷設施的“病房”是我媽媽租下來的。 媽媽通過這種方法為我多余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泄口,并“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培養了我動手的能力。 我的小學在快樂中很快結束了。上了初中,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讓我再次成為了批評的對象——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損壞實驗室的用品,更重要的是,那個班主任是我極不喜歡的。比如逢年過節她會暗示大家送禮,好多善解人意的家長就會送。 我對媽媽說:“德性這么差的老師還給她送禮,簡直是助紂為虐!你要是敢送,我就敢不念。”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遭受了許多冷遇,班主任在課上從不提問我,我的作文寫得再棒也得不到高分,她還以我不遵守紀律為由罰我每天放學打掃班級的衛生。 媽媽到學校見我一個人在教室掃地、拖地,哭了。我舉著已經小有肌肉的胳膊對她說:“媽媽,我不在乎,不在乎她就傷不到我。”她吃驚地看著我。我問她:“你兒子是不是特酷?”她點點頭,“不僅酷,而且有思想。” 從此,她每天下班后便來學校幫我一起打掃衛生。我問她:“你這算不算是對正義的增援?”她說:“媽媽必須站在你這一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再辜負你一次 初中臨近畢業,以我的成績根本考不上任何高中。我著急起來,跟自己較上了勁兒,甚至拿頭往墻上撞。我絕食、靜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以此向自己的天資抗議。 整整四天,我在屋內,媽媽在屋外。我不吃,她也不吃。 第一天,她跟我說起爸爸,那個男人曾經來找過她,想復合,但她拒絕了。她對他說:“我允許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喜歡江江,但我不能原諒任何人對他無端的侮辱和傷害。” 第二天,她請來了我的童年好友傅樹,“江江,小學時你送我的遙控車一直在我的書房里,那是我最珍貴、最精致的玩具,真的。現在你學習上遇到了問題,那又怎樣?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將來哥們兒可全靠你了!” 第三天,小學班主任魏老師也來了,她哭了,“江江,我教過的學生里你不是優選秀的,但你卻是最與眾不同的。你學習不好,可你活得那么出色。你發明的那個電動吸塵黑板擦我至今還在用,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第四天,屋外沒有了任何聲音。我擔心媽媽這些天不吃不喝會頂不住,便躡手躡腳地走出了門。她正在廚房里做飯,我還沒靠前,她就說:“小子,就知道你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吃東西。” “媽,對不起……我覺得自己特別丟人。” 媽媽揚了揚鍋鏟子,“誰說的!我兒子為了上進不吃不喝,誰這么說,你媽找他拼命。” 半個月后,媽媽給我出了一道選擇題: A、去一中,本市最好的高中。 B、去職業高中學汽車修理。 C、如果都不滿意,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我選了B。我說:“媽,我知道,你會托很多關系讓我上一中,但我要再‘辜負’你一次。” 媽媽摸摸我的頭,“傻孩子,你太小瞧你媽了,去職高是放大你的長處,而去一中是在經營你的短處。媽好歹也是大學教授,這點兒腦筋還是有的。” 我是笨鳥,你是矮樹枝 就這樣,我上了職高,學汽車修理,用院里一些叔叔阿姨的話說:將來會給汽車當一輩子孫子。 我們住在理工大學的家屬院,同院的孩子出國的出國、讀博的讀博,最差的也是研究生畢業。只有我,從小到大就是這個院里的反面典型。 媽媽并不回避,從不因為有一個“現眼”的兒子對人家繞道而行。 相反,如果知道誰家的車出現了毛病,她總是讓我幫忙。我修車時她就站在旁邊,一臉的滿足,仿佛她兒子修的不是汽車,而是航空母艦。 我的人生漸入佳境,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稱為“汽車神童”,專“治”汽車的各種疑難雜癥。 畢業后,我開了一家汽修店,雖然只給身價百萬以上的座駕服務,但門庭若市——我雖每天一身油污,但不必為了生計點頭哈腰、委曲求全。 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中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土耳其諺語:“上帝為每一只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是啊,我就是那只笨鳥,但給我送來矮樹枝的人,不是上帝,而是我的媽媽。 讀完這個故事,你或許會有所啟發,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這位母親真的做到了。 而我們的身邊多少家長焦慮煩惱、唉聲嘆氣,像文中的爸爸那樣對待孩子,他們沒有資格做父母,因為他們沒有做好準備。
該文章在 2014/11/6 22:46:50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