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代工之王如何煉成?
中國大陸被稱為“世界工廠”,然而“代工之王”卻是臺灣地區的鴻海集團。幾乎是在世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鴻海集團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以及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市面上絕大多數你能見到的電子產品均出自這家企業。巧的是,富士康與大陸同樣最出類拔萃的民企華為于同一年成立,然而其2013年營業收入是華為的3.8倍;世界500強排名富士康為30位,華為則是315位。顯然,在富士康面前大陸企業還沒有驕傲的資本。那么,它是憑借什么在40年當中,由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小作坊成長為世界工廠“代工之王”的呢? 鴻海精密集團,1974年成立,外文名Foxconn,創始人為郭臺銘,總部位于臺北。經營范圍為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2013年營業額達1320.76億美元,世界500強排名30位鴻海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臺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前臺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是當之無愧的的世界“代工之王”。 鴻海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臺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前臺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 1974年,24歲的郭臺銘用母親標會來的錢和幾個朋友在臺灣建立一家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一起承接塑料零件訂單。鴻海成立不久,馬上遭遇經濟危機,原材料價格上漲,經營十分困難。合伙的朋友決定放棄,但是郭臺銘不肯,就向岳父借錢盤下了這家公司。 1981年,IBM推出第一臺個人電腦,郭臺銘認準電腦未來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決定進入電腦相關領域。1983 年,鴻海開發出電腦用連接器,使鴻海開始與電腦廠建立關系,也使鴻海進入PC領域。這一年鴻海員工數擴大到300,資本從1982年的1600萬增加到1983年的4600萬。這一決定,成為鴻海發展的轉折點,從此由一家營收無保證的小廠向著成為帝國邁出一大步。 耶魯大學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其《大國的興衰——1500~2000 年的經濟變化和軍事沖突》一書中談到:新崛起的國家成為大國的途徑并不是挑戰現在大國的地位,而是追隨大國,一旦大國衰落,追隨者就會成為新的霸主。這個原理同樣適合現代社會經濟,也適合企業,甚至適合個人的發展。而鴻海的創始人郭臺銘深諳其道,并加以成功實踐。 1985年,創立FoxConn 品牌。郭臺銘毅然前往美國坐陣、開拓市場,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攻下康柏等公司的訂單。第一次美國之行,訂單不是很大,最大的收獲是讓鴻海決定舍棄代理商的方式,改找一位美國當地人做營銷經理,自己開發市場和客戶,邁出奠基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1988是對鴻海發展史上不能忘記的一年。這一年鴻海員工達到 1000 人,營業額達到10億臺幣,并制定了第一個5年計劃。更具戰略性質舉動的是鴻海在深圳投資建廠,雖然只是百十來人的小廠,但卻為現如今富士康龍華基地打下基礎,甚至為在大陸布局打下了基礎。 目前,鴻海在中國大陸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到環渤海、從西南到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余個科技工業園區、員工總數超過100萬。2012年進出口總額達2446億美元,按海關統計,占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4.1%,2012年旗下15家公司入榜中國出口200強,綜合排名第一。除亞洲外,鴻海的生產基地已遍布歐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代工廠。 貿易與制造在全球的轉移來自于企業對利潤的無限追逐,富士康將此商業本質在供應鏈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例如富士康在中國形成了隱形關系網,不僅雄踞全國第一的用工量,而且通過巨額的稅務使其與地方政府構成牢固的利益聯盟體。通過這層關系,富士康不僅成為大陸各省市爭搶的投資對象,而且收獲了各種特權待遇。 富士康在把握中國轉型背景大歷史機遇下依托其強勢的供應鏈,實現了70%的增長神話,在向萬億級的超大型集團挺進,這跟他的供應鏈超級產融結合是密切不可分的,也是其運作的特色之一。富士康產業王國的“工業+地產+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組合已經初具雛形。 富士康基于供應鏈資源整合的未來發展需要相應產業金融體系支撐。特別是其打造未來核心競爭力的3C渠道事業更需要消費金融的支持。依托超級產融結合全面釋放富士康在供應鏈上的優勢與資源特征為其產業王國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構筑系統的利潤統一體,全面整合與集成供應鏈各層級乃至產業鏈各層級利潤。富士康真正最牛的是什么呢?富士康在集團內部進行訂單調度,不停地把訂單撬到某一個他要包裝業績的子公司里去,使得這個子公司業績很好看,令他去上市或獲得融資,富士康利用這種訂單銀行,工業銀行的手法,來回撬這5000多億的訂單,促使他下面出現了30多家富有的子公司。 富士康號稱“赤字接單 黑字出貨”,即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接受訂單,通過制造、營銷各個環節的努力,壓縮和節省成本,仍以競爭性價格將貨交給客戶。報表出來,別人認為沒有利潤的,在富士康能做出盈利,還不是小數目。同時,在國際客戶的代工訂單招標中,能夠滿足國際客戶品質要求的外包廠商也就只有包括富士康在內的數家,為確保訂單的規模與數量富士康不乏“赤字接單”,維持工業銀行的高效運轉,以規模與體量提升自己競爭力,掠奪其他企業生存空間,最大化聚集生產資源以反哺企業成長。 以在大陸投資為例,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在成本和政策上的比較優勢,直接降低其產品的制造成本。很多地方的政府為了積極招商,除了為廠商整地鋪路,還把“二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放寬為“五免五減半”,即前五年免稅,后五年只交一半稅。如果十年之后還繼續投資,可以繼續享受“減半”優惠。這在臺灣恐怕是很難想象的。低成本比較優勢,是中國經濟保持30年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外貿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和順差格局的關鍵因素。富士康無疑是其中的受益者。 鴻海在郭臺銘的帶領下,在幾個歷史關鍵期,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有著精準的企業發展戰略。例如郭臺銘早就預料到,手機代工廠的毛利率只會像個人電腦業一樣,不斷下滑到只剩5%,因此,郭臺銘心中打了如意算盤是一支手機100美元,如果只拿到其中20美元的訂單,從中賺到10美元,是不是比拿到80美元的組裝訂單,只賺5美元要好多了呢?這就是富士康成功的關鍵。 富士康代工所需要的零件幾乎全都內制化,包括軟件都能內制,同時并購“奇美通訊”以建立內制化軟件研發與資訊流。垂直整合,連材料都自行生產,讓富士康成為世界第一代工企業。富士康超越了一般電子代工企業的經營范圍,除了零件研發之外,研發重點向上游延伸,包括鏡頭等光學儀器的制造技術、汽車零件的制造技術、生產線的無人化技術,都是其未來內制化的重點。 關于速度這一點,富士康絕不會讓客戶失望。從接單到交貨一氣呵成,讓客戶搶得先機。尤其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短,能否攻占市場供貨穩定的商品,取決于代工廠的交貨速度。在富士康的深圳工廠中,有報關人員長駐,使報關手續能夠盡快辦理,由于政府給予富士康報關上的方便,因此,富士康目前是中國出口額最高的企業。 郭臺銘說,非效率的民主主義,不如合理的集權主義。這是富士康成功的秘訣所在。大家所熟知的軍事化管理的另一方面,是為員工保有股息配額;輪班制與長時間工作的另一面,則是挖角與廣征人才,這些亦剛亦柔的做法,都顯現出郭臺銘的領導力。 員工自殺屢屢發生,暴露了其內部管理隱藏的各種危機。其中尤以2010年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最為典型。2010年,鴻海旗下大陸子公司富智康國際接連發生20名員工意外傷亡事件,其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員工自樓上跳下自殺。由此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近幾年,富士康的罷工風波一浪接一浪。2012年10月5日,蘋果公司最大代工廠富士康鄭州廠區有3000至4000名工人罷工,原因是iPhone 5被客戶投訴品質出現問題,富士康生產線工人因而壓力倍增,并遷怒于質檢人員,雙方更發生沖突。最后質檢人員選擇罷工,導致多條生產線停產。北京1·22富士康千人罷工事。2013年1月22日,北京大興區亦莊經濟開發區的富士康電子廠三期上千名員工因不滿北京廠區不發年終獎金及不調漲薪資發起罷工,并聚集在餐廳包圍高級主管要求答復。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則于2013年1月23日稱此事屬于內部爭議。除此,成都、江西等地也因種種原因發生過罷工事件。 索尼的PlayStation 4的生產由中國大陸富士康所負責,然而在PlayStation 4發售后,產品大批量地出現質量缺陷。國外游戲論壇NeoGaf調查問題產品批次及生產地,以及了解到此前中國央視報道富士康用工不當問題,相信是富士康的產品制造出現了問題。此前報道的富士康用工不當問題,當中涉及富士康強迫前來富士康實習的大學畢業生加班加點,長期的高壓工作以及缺乏人性關懷導致實習學生以及工人健康問題百出,受害學生以及工人則以所組裝的PS4作為泄憤工具。此次不僅成為了PS4質量問題的輿論焦點,更再次暴露富士康的用工不當、血汗工廠等問題。 內地的代工企業不斷崛起,其中比亞迪王傳福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迅速“復制”出近乎相同的手機代工產業鏈,成為其強勁對手。更讓郭臺銘無法接受的是,從2003年起陸續有400多名富士康員工跳槽到比亞迪,其后上演的商業間諜門等事件宛如電視劇般精彩。比亞迪們的崛起給鴻海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為了化解少數供應商獨大和產業鏈過于集中的風險,目前,蘋果已經開始采用分散供應商的策略,增加中小型廠商的數量。而中國供應商的數量同比增加了20家。蘋果這一政策,對于富士康無疑是釜底抽薪。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工資水平也水漲船高,這讓鴻海的低工資策略無法維持,屢屢出現的罷工、自殺等事件或直接或間接都與之有關。雖然目前其已經向中西部遷移,然而也只是緩兵之計,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成為其未來發展的致命隱患之一。 該文章在 2015/2/2 8:40:51 編輯過 |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