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500強企業看中美企業差距
作者:柳葉刀 6月4日,《財富》雜志發布了2014年美國企業500強名單,這是一個觀察美國經濟的絕佳窗口,也是觀察中國差距的最好窗口之一。 500家美國最牛公司總收入為12.52萬億美元,較上一年12.15萬億美金增長了3%,超過美國GDP的三分之二。可以說,這500家企業基本就代表了美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它們的總利潤下降了13%,為9445億美元——你沒看錯,美國企業的日子也不都那么好過。但是,如果細分下來,前50位的企業利潤增長較快,靠后的企業則差一些,強者恒強很明顯。因為股市指數主要由權重股決定,所以,美股股市還是非常好的。 下面,我們不妨看看其中盈利能力TOP50的“強中強”,看看中國差距到底在哪里: 1、中國“望塵莫及”的兩大領域是什么? 中國和美國差距最大的,其實并不是IT,首先是醫藥研發、制造企業。美國盈利50強中有5家醫藥為主的公司:
我們從中國500強企業中進行遴選發現,沒有一家醫藥生產和研發企業利潤達到4億美金,距離世界水平差距巨大(恒瑞、信立泰利潤雖然相對較好,由于營收不高,尚不在中國500強企業之列)。
中國相對美國最弱的行業,除了醫藥之外就是零售了,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都差十條街,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高度分散,而美國已經完成了市場的整合。這也是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企業極為強勢的原因,而阿里巴巴、京東們反倒有機會彎道超車。 2、中國“望其項背”的三大領域是什么?
我們首先看到,在主題公園、快消品領域,中國企業不乏優秀企業,飲料領域的娃哈哈、服裝領域的百麗、以及地產與主題公園結合的華僑城。但是,問題也非常突出:中國快消品企業幾乎沒有全球化基因,只是“窩里橫”,缺少寶潔這樣的全球品牌;而且娃哈哈、百麗、貴州茅臺等也都進入發展的瓶頸期,因為中國的飲料、啤酒、白酒等都進入瓶頸期,更進一步相當困難(耐克并非美國盈利50強,中國優選秀的運動品牌安踏利潤約19億人民幣)。
中國IT企業起步落后很多,目前在互聯網、電信設備領域的進步很大,已經對美國形成了一定的對抗能力,但是瘸腿也很多。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存儲和服務器等領域的差距還是非常大(其中FACEBOOK并非美國盈利50強,海康、中興、海思等與美國企業并非對應關系)。
在傳統工業領域,中美其實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比如GE在電氣、發動機方面,中國尚不能望其項背,3M為代表的精細化工領域中國尚且沒有可挑戰的企業,在汽車領域,中國主要盈利的也是合資車,本土汽車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地盤方面差距巨大(其中通用汽車并非美國盈利50強);但是,在工業領域,中國在家電、軍工、高鐵等方面也有出色單項,屬于競爭差距可以“望其項背”的領域之一。 3、并駕齊驅的三大領域又是什么?
由上可見,中國的金融業單純從盈利上來說已經追平了美國同行,盡管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的金融保護(利差、證券交易差、銀聯收費),但是就行業來說確實差距較小。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銀聯,它接下來還要受到阿里、騰訊的挑戰。
在石油石化、煙草、通信等準壟斷行業(在美國也是準壟斷的)中國差距確實是最小的,因為這時候主要依賴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資源和牌照。雖然這并沒有什么好丟人的,但是卻不會幫助在核心競爭力上實現趕超。 甚至,還有一些中國強大,而美國沒有的領域,如中建、中鐵建等建筑企業,國家電網等國家壟斷領域,鋼鐵、煤炭等制造采掘類傳統行業,以及萬科、萬達等地產企業——但是,這能代表中國經濟比美國強大嗎?顯然不能,特別是地產,民怨沸騰。 經過詳細對比發現,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仍然是全方位的,雖然互聯網、電信、高鐵等單向也取得了突破,但是,在更廣泛的技術領域中國仍然需要若干年的艱苦突圍。而其中規律也比較凸顯:越是在自由競爭的領域、越是需要全球化的領域、越是中國起步晚的領域差距越大;越是接近公共產品、壟斷和準壟斷行業,越是最新興的產業,中國機會越大。 該文章在 2015/6/14 23:32:00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